固体物理 - 第四章:倒易晶格与X射线衍射
赵纪军、蒋雪、陈仲佳等
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
目录
- 倒易晶格与布里渊区
- 晶面与密勒指数
- 晶体的X射线衍射
- 干涉、衍射与布拉格定律
- 劳厄条件
- 结构因子与原子散射因子
- 本章总结
倒易晶格与布里渊区
倒易晶格定义
- 物理意义:描述晶格周期性的傅里叶空间表示
- 数学定义:
给定正晶格初基矢量 a1,a2,a3,倒易晶格初基矢量为:b1=2πa1⋅(a2×a3)a2×a3,b2=2πa1⋅(a2×a3)a3×a1,b3=2πa1⋅(a2×a3)a1×a2
- 正交关系:bi⋅aj=2πδij
布里渊区
- 第一布里渊区:倒易晶格的Wigner-Seitz原胞
- 重要类型:
- FCC倒格子:BCC形状的布里渊区(截角八面体)
- BCC倒格子:FCC形状的布里渊区(菱形十二面体)
图:FCC和BCC晶格的第一布里渊区三维模型
倒格子性质
- 体积关系:
V正⋅V倒=(2π)3
- 实例:
- SC晶格:倒格子仍为SC
- FCC晶格:倒格子为BCC(立方边长 4π/a)
- BCC晶格:倒格子为FCC(立方边长 4π/a)
晶面与密勒指数
密勒指数定义
- 确定步骤:
- 求晶面在晶轴上的截距 x,y,z(以初基矢量为单位)
- 取倒数 1/x,1/y,1/z
- 化为互质整数 (hkl)
图:立方晶体中主要晶面的密勒指数示意图
晶面间距公式
晶向表示
- 晶向指数 [uvw]:方向矢量 R=ua1+va2+wa3 的最简整数比
- 立方晶体:[hkl] 方向垂直 (hkl) 晶面
晶体的X射线衍射
X射线基础
- 产生原理:
- 电子轰击金属靶 → 内壳层电子跃迁 → 特征X射线
- 常用波长:
- Cu Kα₁: 1.540 Å
- Cu Kα₂: 1.544 Å
图:铜靶X射线谱示意图(显示连续谱与特征峰)
衍射装置
- XRD仪器组成:
- X射线源
- 样品台
- 测角仪
- 探测器
- 衍射信息:
- 峰位 → 晶格参数
- 峰强 → 原子排列
- 峰宽 → 晶体质量
图: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示意图
干涉衍射与布拉格定律
布拉格定律
图:布拉格衍射几何示意图(显示光程差计算)
衍射条件
- 波长限制:λ≤2d(故可见光无法衍射)
- 衍射阶数:n=1 对应 dhkl,n=2 等价于 d2h2k2l
劳厄条件
劳厄方程
与布拉格定律等价性
G=hb1+kb2+lb3⇒∣G∣=dhkl2π
推导可得:
2dhklsinθ=λ
布里渊区边界
- 倒格矢 G 的垂直平分面满足劳厄条件
- 物理意义:波矢终止于此平面时发生布拉格反射
图:倒空间劳厄条件与实空间布拉格定律对应关系
结构因子与原子散射因子
结构因子
消光规则
晶体结构 |
消光条件 |
实例 |
BCC |
h+k+l=奇数 |
(100), (111) |
FCC |
h,k,l奇偶混杂 |
(100), (110) |
金刚石 |
同FCC且h+k+l=4n |
(200)不消光 |
原子散射因子
本章总结
核心公式
-
倒易晶格初基矢量:
bi=2πa1⋅(a2×a3)aj×ak
-
布拉格定律:
2dhklsinθ=λ
-
劳厄条件:
Δk=G
-
结构因子:
SG=j∑fje2πi(hxj+kyj+lzj)
概念关系
1 2 3 4 5 6 7
| graph LR A[正晶格] -- 傅里叶变换 --> B[倒易晶格] B -- 垂直平分面 --> C[布里渊区] C -- 边界条件 --> D[劳厄条件] D -- 几何变换 --> E[布拉格定律] F[原子位置] -- 散射叠加 --> G[结构因子] G -- 消光规则 --> H[衍射图谱]
|
衍射信息解读
衍射特征 |
决定因素 |
物理意义 |
应用实例 |
峰位 (2θ) |
晶面间距 dhkl |
满足布拉格定律 2dsinθ=λ |
测定晶格参数: a=2sinθλh2+k2+l2 |
峰强度 |
结构因子 SG |
I∝∣SG∣2 |
确定原子位置: SG=∑jfje2πi(hxj+kyj+lzj) |
峰宽 |
晶体尺寸 L 和缺陷 |
谢乐公式: β=LcosθKλ |
分析晶体质量: - 纳米晶尺寸 - 位错密度 - 微观应变 |
峰形 |
仪器函数与样品特性 |
卷积关系: Iobs=Iideal⊗G |
分离物理宽化与仪器宽化 |
小角散射 |
纳米结构特征尺寸 |
Guinier定律: I(q)∝e−q2Rg2/3 |
纳米颗粒尺寸分布分析 |
符号说明:
- β:衍射峰半高宽 (FWHM)
- K:谢乐常数 (~0.9)
- Rg:回转半径
- q=4πsinθ/λ:散射矢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