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uclear_01
基本概念与核性质
1. 原子的发现与模型演变
J.J.汤姆逊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(1897)
- J.J.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,证明原子可分离出带负电的电子。
- 提出原子模型: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空间(直径约10⁻¹⁰ m),电子嵌在其中,类似葡萄干布丁结构。
- 模型局限性:无法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偏转现象。
卢瑟福金箔实验 (1908)
- 实验装置:放射性镭源发射α粒子束(He²⁺离子),经铅盒准直后轰击薄金箔,用荧光屏探测散射粒子。
- 实验结果:
- 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
- 少数α粒子发生小角度偏转(<10°)
- 极少数α粒子(约1/8000)偏转角度 >90°,甚至反弹
- 理论与观测矛盾:葡萄干布丁模型预测α粒子最大偏转角 ≤0.01°,但实验观测到>90°偏转。
核式原子模型
- 卢瑟福基于实验提出:
- 原子中心存在带正电的原子核(直径约10⁻¹⁵ m),集中了绝大部分质量
- 电子绕核运动,原子大部分空间为空隙
- 核电荷量 (为原子序数)
- 散射截面公式:
其中 为碰撞参数, 为α粒子动能, 为散射角。
2. 原子核的基本组成
核子与基本参量
- 原子核 (nucleus):由质子(proton)和中子(neutron)构成
- 核子 (nucleon):质子与中子的统称
- 原子序数 Z:原子核中质子数 = 核电荷数 = 核外电子数
- 中子数 N:原子核中中子数目
- 质量数 A:核子总数,
- 核素表示法:\ce{^{A}_{Z}X}(如 \ce{^{235}_{92}U})
同位素 (Isotopes)
- 定义:相同(同种元素)、不同(不同)的原子
- 特性:
- 在元素周期表占据相同位置
-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
- 核性质显著不同(如放射性)
- 示例:氢的同位素 \ce{^{1}H}(氕)、\ce{^{2}H}(氘)、\ce{^{3}H}(氚)
核素 (Nuclide)
- 定义:具有特定和(即特定)的原子核物种
- 与同位素区别:
- 核素强调单个核物种的核性质
- 同位素强调同元素核素的化学同一性
- 示例:\ce{^{12}_{6}C}、\ce{^{13}_{6}C} 是碳元素的两种核素,互为同位素
3. 原子质量与质量单位
原子质量单位 (u)
- 定义:\ce{^{12}C} 原子质量的1/12
1\ u = \frac{m(\ce{^{12}C})}{12} = 1.660539 \times 10^{-27}\ \text{kg} = 931.494\ \text{MeV}/c^2
- 粒子质量:
原子质量近似
- 原子质量 ≈
- 示例:\ce{^{235}_{92}U} 原子
- ,,
- 计算质量:
- 实测质量:
- 质量亏损:
4. 原子核尺寸与密度
核半径经验公式
- 半径公式:,其中 (1 fm = m)
- 推导:假设核子为不可压缩球体,体积 ,故
核密度
- 密度计算:
- 对比:
- 核密度:
- 铁密度:
- 核密度为普通物质的 倍
5. 结合能 (Binding Energy)
质量亏损与结合能
- 质量亏损 :孤立核子质量总和与原子核质量之差
- 结合能 :核子结合成核释放的能量(爱因斯坦质能关系)
- 比结合能 :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,表征核稳定性
结合能计算示例
- \ce{^{4}_{2}He} 核:
\begin{align*} \Delta m &= 2m_p + 2m_n - m_{\ce{^{4}He}} \\ &= 2(1.007276) + 2(1.008665) - 4.002602 \\ &= 0.030376\ u \\ B &= 0.030376 \times 931.494\ \text{MeV} = 28.30\ \text{MeV} \\ B/A &= 7.07\ \text{MeV/nucleon} \end{align*}
比结合能曲线
- 轻核区 (): 随增大快速上升(聚变释放能)
- 中重核区 ():(最稳定区)
- 重核区 (): 缓降(裂变释放能)
- 峰值位置:(\ce{^{56}Fe},)
6. 角动量与自旋
角动量量子化
- 轨道角动量 :
- 自旋角动量 :
- 总角动量 :
精细结构与超精细结构
- 精细结构:电子自旋-轨道耦合导致能级分裂
- 量子数: 或
- 示例:钠D线分裂为 和
- 超精细结构:核自旋与电子总角动量耦合
- 总角动量
- 磁量子数:
7. 宇称 (Parity)
宇称操作与定义
- 宇称算符 :空间反演变换
- 波函数宇称:
- 本征值:(偶宇称 / 奇宇称)
宇称分类
类型 | 本征值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偶宇称 (Even) | +1 | , , , |
奇宇称 (Odd) | -1 | , , |
内禀宇称 (Intrinsic Parity)
- 基本粒子宇称约定:
- 费米子:粒子与反粒子宇称相反(, )
- 玻色子:粒子与反粒子宇称相同
- 复合系统宇称:
- 强子:
- 重子(3夸克):
- 介子():
8. 核磁矩
电子磁矩
- 玻尔磁子 :
- 轨道磁矩:
- 自旋磁矩:
核子磁矩
- 核磁子 :
- 质子磁矩:
- 中子磁矩:
- 反常值表明核子存在内部结构(夸克模型)
原子核磁矩
- 总磁矩:
9. 核电矩
电多极矩展开
- 电势多极展开:
- :电单极矩(核电荷 )
- :电偶极矩(对称核中 )
- :电四极矩张量
电四极矩
- 定义:
- 椭球核模型():
- 物理意义:
- :球形对称核(如 \ce{^{12}C})
- :长椭球(,如 \ce{^{176}Lu},)
- :扁椭球()
附录:物理常数与单位
常用能量单位
单位 | 值 | 换算关系 |
---|---|---|
eV | 电子伏特 | 1 eV = J |
keV | eV | |
MeV | eV | 1 u = 931.494 MeV |
GeV | eV |
常用长度单位
单位 | 值 | 换算关系 |
---|---|---|
m | 米 | |
fm | 飞米 ( m) | = 1.2 fm |
埃 ( m) | 原子直径 ~1 Å |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ZSJ'Web!